土传病害猖狂,生物菌肥来预防

随着农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,农业生产中的灾害性问题也越来越多,尤其是在蔬菜和水果区域,土传病害就变得越来越严重,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。那么,什么是土传病害呢?

土传病害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病原菌或者土壤中病株残体中的病菌,主要危害植株根、茎,侵染维管束,由根部向茎尖发展,病原菌在维管束内繁殖,阻塞其输送营养物质,致使植株枯萎死亡,侵染病原包括真菌、细菌、放线菌、线虫等。土传病害一般危害植物的根和茎,作物生长前期一旦发生病害,幼苗根腐烂或是茎腐烂猝倒,幼苗很快就会死亡,严重影响作物生长

常见的土传病害主要有各种蔬菜苗期的猝倒病、立枯病;瓜、果、豆类蔬菜的枯萎病;茄子等的黄萎病;茄果类蔬菜的青枯病;黄瓜、芹菜、木耳菜的根结线虫病;大白菜等的软腐病;芦笋的茎枯病;香蕉镰刀菌枯萎病以及各种果树的根结线虫病等。这些病害除了猝倒病和立枯病在幼苗期表现症状外,大部分病原在植物生长初期就已经感染,但在生长初期不表现出症状(潜伏期较长),往往到了生长中后期(开花结果期)才开始发病,并且一经发现,各种治疗措施都收效甚微,很快就导致严重后果,甚至绝收。

土传病害因病原物在土壤中能长期存活,并且数量巨大,目前常见的处理措施以土壤消毒为主,如用福尔马林、敌磺钠、石灰、硫酸铜等药剂喷洒土壤。但因土壤的分量太大,往往需要很大的用药量,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,但却很难做到彻底消毒;加上药剂的有效期只有1~2个月,药剂的有效期一过,病菌往往卷土重来,起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。但因大量施用农药,极易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。

如何抑制土传病害?

针对土传病害日益严重的问题,可以采取两种策略。一是继续加强化学或物理的杀灭措施,尽可能给作物创造一种无菌的条件。这是比较难的,因为土壤的结构和理化特性比较复杂,有许多因素影响灭菌效果;即便暂时能够做到,但一旦有新的病菌进入,由于缺乏自然抑制能力,就会迅速成灾。另一种策略是增加农田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,创造一个合理、平衡、稳定的微生物区系并依靠他们之间的竞争、占位、重寄生等关系,抑制病菌的滋长。实践证明这是持续防治病害的合理策略。

实现土壤生态平衡,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,需要掌握好两方面:

一是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,包括农家肥(厩肥、堆肥)、工厂化生产的有机肥、秸秆还田和种植草苜蓿等绿肥作物。有机质不仅蕴涵丰富的营养物质,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,还是培养各种微生物的基质。

二是补充有益微生物。我们必须明白,只有当有机物质与有益微生物同时存在时,才能起到增肥防病的效果。菌肥中含有大量土壤有益微生物,可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并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,使其转变成能被植物吸收的养分。另一方面,微生物会产生赤霉素,会平衡根系对各种养分的吸收,使果实蛋白质、糖分、维生素含量提高,硝酸盐含量下降,品质明显改善。